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平安保险高唐 > 第一百三十四章 诗兴大发

第一百三十四章 诗兴大发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短短的一句诗,让李治整个人都抖擞了一下!


妙!


太妙了!


妙不可言!


李治连忙将那封奏疏拿起,哈哈大笑。


早就说了,李治是个资深八卦爱好者,不只是宫内的奇闻野史,就连坊间的消息,他也特别感兴趣。


尤其是市面上学士们的好词佳句,更是他倍加关心的。他老李大小也算是个文化人,文学功底深厚,自然对这些美好的词句颇感兴趣。


于是,也派了专人,搜罗市面上出现的好词佳句,不时送到宫里,供他赏评。


读到这句诗,李治顿时眼前一亮!


妙哉,妙哉! 记住网址www.mianfeizhuishu.com


连忙翻看落款,据京兆尹说,这首诗的作者,正是退职的官员,卢照邻的作品。


李治惊叹的同时,更加沮丧,这样的人才,怎能让他秩满就归乡了,实在太浪费!


“去,传朕的旨意,宣裴行俭进殿。”


德福得了旨意,屁颠屁颠的跑出去传旨,满脑袋问号,裴行俭?


这位勤勤恳恳的大臣,究竟又犯了什么事?


总觉得,这些日子,出现在紫宸殿的次数,着实有些多。


德福不禁联想,说不定就和他们裴家那几个爱作妖的脱不开关系。


没错!


说的就是那起居舍人裴炎!


还有那裴家店的老板,现任斜坡子男,东宫文学,裴范先!


…………


天上的星星不眨眼,天上的云朵软绵绵……


裴范先翘着二郎腿,抬头望天,忽而诗兴大发。


作诗!


谁不会啊!


从小他读书的时候就想,那些教科书上的古诗词,不过就是沾了年代隔绝的光。


现代流行的是白话文,不论是日常交流还是落在笔头上的文章,都是用的通俗词语。


自然写不出抑扬顿挫,讲究平仄的古诗文。


要是他有那个古文运用的环境,照样也能出口成章。


儿时发过的宏图大愿,却没成想,二十年后,还成真了。


这就很尴尬了!


瞧瞧人家古人做出来的诗,那都是什么水平。


什么风吹云动心不动,还有那什么满船清梦压星河,那词句,美的。那意境,飘的。


再看老裴,几句打油诗一出口,立刻遭到了裴二的无情打击。


“叫你整日不读书,这也能算作诗吗?”


既然是狗屁不通的诗句,裴二为何还一下子就听出来了呢?


都是因为,老裴放声大喊的时候,还起范了啊!


那挥斥方遒,视万物为粪土的劲头,虽然说出来的东西实在是没水准,但那也是作诗的范啊!


范先斜了他一眼,呆子!


老子的唐诗储备是你的一百倍,不过是不屑震撼你罢了!


说来,李弘这小子也着实是不孝顺,说让他当个明君圣主,他就一门心思的跑去琢磨朝务了。


风花雪月,吟诗作对的事业,全都弃之不顾,若是这个时候有个赛诗会,以他老裴的知识储备,绝对是大杀四方!


啧啧,毫无用武之地啊!


太遗憾。


“范先,我现在越发觉得,你和三叔公很像,怪不得那老头子那么喜欢你!”裴二感叹,完全发自肺腑。


裴范先登时就怒了!


“你骂谁呢?”


“我堂堂斜坡子男,满腹经纶,为人正直,怎能和那样的烂厮相像!”他挺起胸膛,不忿的看着裴二。


这厮吃得多,脑袋估计都被米饭糊住了。


裴二晃到他眼前,煞有介事的说:“怎么不像?”


“我看,像的很!”


“我阿耶说,三叔公年轻的时候,读书就是这样,作诗从来都不成文,却还志气很高,没事就要吼两句。”


“你阿耶?”范先挑眉,觉出了些不对劲。


“你阿耶不是傻子吗?”


“还晓得三叔公读书时候的事?”


裴二愣了,范先笑了。


别以为老子是个穿的就会被他蒙骗,他说的那些家族秘闻,全都在他的脑子里装着,半分也不敢忘。


虽说裴二是装傻,可他爹却是真傻,裴二被他反问的,哑口无言,没过一会就灰溜溜的走开了。


看着他落寞的背影,裴范先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这能怪谁呢?


谁让他非要往枪口上撞,技术还那么差劲。


“小六,晚上宰只鸡,做个烤鸡吃。”


“好嘞!”


裴二这小子倒也有一个好处,忧愁来得快,去得更快,只要让他吃好喝好,一切都好说。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琴音袅袅,莺歌燕舞,大唐长安城高档娱乐场所,崇仁坊是也。


未时初刻,裴范先赶早来到这里,马车还没停稳当,就听见崇仁坊的坊门里,传出了这样的靡靡之音。


好家伙!


天还没黑,这就唱上了,果然是销金蚀骨乐不思蜀的好地方!


实际上,都是娱乐场所,崇仁坊和平康坊并没有高低之分,所谓的分别,也只是因为长安城绝大多数开门营业的艳妓,几乎全都聚集在平康坊。


以至于平康坊对外的名声,总有点被之拖累。


人们一提到这个地方,总有一种嘿嘿嘿,你懂得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崇仁坊就不同了。


这里的小娇娘,全都经过更加严格认真的训练,不只是精通歌舞,也以此为业。


身轻体软,貌美如花就不说了,关键是,这些女郎一般还是隶属于各个乐坊、琴坊。


从名声上来讲,要比平康坊的那些小娘子好得多。再加上,想到崇仁坊娱乐,那也是有门槛的。


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因为崇仁坊距离吏部考试院很近,几乎就是一墙之隔。于是来到这里消费的郎君,大多都是备考的学子,还有一部分人,已经是在职的官员,远道而来参加吏部的考核或者是栓选,为了方便来去,干脆就在崇仁坊里旅居。


不会吟风弄月,抚琴奏琵琶的郎君,人家崇仁坊的小娘子连一个正眼都不会给。


裴范先站在闲雅琴坊的门前,思绪万千。


醉卧美人膝,牡丹花下死,啧啧……


这般美妙的歌声,有几个爷们顶得住啊!


怪不得那些诗人大才子个个都留恋青楼妓馆,那个什么柳永,那个什么李商隐,一到了这个地方,灵感就蹭蹭往外冒。


红袖能添香,这还不只一缕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