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其他小说 >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好看 > 58、此去通途24

58、此去通途24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工程力学系。


谢江飞看着这五个大字,


眉头已经皱出了一条浦江。


在□□年改名字之前,这个系曾用过的名字,包括不限于“应用力学”“数学力学”。


这个专业出来是搞理论研究的?


能吃饱饭吗?


放着大好的工作,


长辈的人脉不去继承,搞什么力学研究?


谢江飞找来了谢郁,


正准备开始教育—— 记住网址www.mianfeizhuishu.com


“从今天开始,


我和我姐住校。”


谢郁说完,直接上楼去收拾东西。


谢江飞:“??”


住校是早就有的想法,如果不是常奉献的身体不好,他们从一年前就该搬去学校住了。


即便是这样,在两夫妻“忙碌的日常工作”里,


依然是两姐弟交替送常奉献去医院做治疗。


谢郁知道谢江飞的打算,


想让他继承所谓的家业。


其实,


谢家哪有家业?谁的工作不是自己找的。


谢江飞的想法在他看来十分可笑。


他不会干涉谢雁的选择,


相反,


他尊重谢雁的选择,


从还在断崖村的时候,


谢郁就明白姐姐的想法。


沪城要建立跨江大桥,


谢雁虽然没有进入设计院和工程队,但也参与了一部分,


因此,


她才能收到成就,


而因为参与度不高,成就的奖励也不高。


否则,


以跨江大桥这样的重大工程,不会只奖励一千币,甚至还没有订阅的总数多。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


都不会阻止她追逐自己的梦想。


正像当时她所说,她的梦想,是要让所有人都拥有跨过天堑的翅膀,让断崖绝路,涛涛江河,全都变作大道通途。


谢郁并不讨厌桥,尤其是看到常奉献为了修桥,拖着病体坚持下来的每个日夜,他对他们只有敬佩。


但他不会选择桥梁作为自己的未来。


因为那个雨夜,眼睁睁看着人们从桥上坠落时的无力感,他不想再去体验第二次,如果成为桥梁设计师,每次绘图的时候,就要回想一次。


就像林铸江所说,修桥不只是建立奇迹,完成任务,更是要对桥上来往的生命负责,对人命负责,对国家负责。


谢郁选了工程力学,谢江飞起初并不满意,后来他去了解了一下,多少也和工程沾点边,大不了毕业的时候让他考一下设计院的工作。


在同一个学院的谢雁和宋修竹,自然是经常见面。


进入大学后,两人更是比赛一样疯狂地汲取知识,因为有一样努力的同学,谁一停下来,第二天的讨论就可能跟不上话题。


好端端的言情男主,被谢雁带成了学习机器。


就连家里人,都觉得宋修竹是不是最近学习压力太大精神出了问题,家里的车不让去接送,非要骑自行车,狂补外文和外文文献,钢琴表演也不去了。


只有宋修竹自己才知道。


和一个志同道合,且同样聪明的同学一起学习和互相竞争,是一种多么好的感觉。


在沪中的时候,他是被人捧在手心里,放在神坛上的天才,交上去的作业必然是满分,必然是模范,所有人都在仰望他。


久而久之,那些吹捧和夸奖在他听来像是陈旧的表面化。


他们赞美他,崇拜他,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是宋修竹,仅此而已。


但现在,他找到了另一种竞争感。


原来他并不是站在最高峰上,有人已经比他走的更远。


他要追赶她,和她一起并肩走在这条路上。


很快,检验两人学习成果的第一个战场就来了。


同舟大学将举办设计大赛,以跨江交通为主题,这一次的比赛,不限年级和学院,每个组三到四个人,提交申请通过就可以参加。


谢雁和宋修竹的年纪都很小,和同学之间有代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而这个代沟,不是他们两无法理解比他们大三四岁的同学,而是同学无法跟上他们的思维。


以他们的速度,掌握一门课程太快了,导致老师不得不为了他们专门提前结业小考,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速度。


每结束一门课程,就意味着他们要和经常上课的同学说再见,这样的情况,让他们很难找到组员。


张学书分别安排了两个大三的同学加入他们的小组,而且,为了考验他们两的能力,特意点明要谢雁和宋修竹做组长。


谢雁分到的组员是两个大三的学长,苏擎和方斯闻。


能进入同舟大学的都不是庸才,他们两个在大三的时候,就参加了浦江首座跨江大桥的科研组,谢雁的名字,他们也早就听说过。


“不可否认,以你的年纪在这里,算得上天才。”


苏擎双手撑桌,找到教室里自习的谢雁,“但是,和你比起来,我们的经验更多,而且,理论和实际是有区别的。”


他看起来又高又白,眼瞳很深,鼻梁高挺,是一张自信而骄傲脸,一身的少年气。


实际上,他也有资格骄傲。


每学期的专业第一,参与过包括沪江跨江大桥在内三座桥梁的设计工作。


虽然没上少年班,但也有跳级的经历,十六考上同舟大学,现在正是十八岁。


他和方斯闻,是张学书手里的两张王牌。


谢雁抬起还算稚嫩的脸,仰着头坐在座位上问他,“所以?”


“所以,”


周擎一笑,靠近她,“组长给我当,行不行?”


“行啊。”


谢雁直接道。


对她来说,谁当组长都一样,最后还是要用实力说话。


没有任何疑问和犹豫,直接就把组长让给他了,这反而让苏擎疑惑起来,“小孩,你不会是有什么陷阱吧?”


“怕了?”


他嗤笑,“谁怕谁是狗。”


苏擎翻身坐在桌上,回头看方斯闻,“听见没,一会去张老师那儿给我作证。”


方斯闻带着一副眼镜,年龄比他们大两岁,性格也更沉稳一些,苏擎虽然天才,但在他看来,苏擎的脾气和小孩差不多。


“喂,你有没有找你的小哥哥问过,他们组准备出什么方案?”


苏擎敲了敲桌面。


她问,“你说宋修竹?”


他一乐,“除了他还有谁,你们两金童玉女,学院谁不知道,他没和你说?方哥,你说对不对?”


“那不知道有没有人和你说过,你和方斯闻也是院里的金童玉女?”


“谁说的?”


苏擎问,他又笑起来,“我可比不上方哥。”


方斯闻:“你们两互相伤害,带上我算怎么回事?”


谢雁还挺喜欢他们两,便道,“那倒没有,我也想看看院里两大设计大神的实力,苏组长——”


她这就喊上了,“对于参赛方案,您的指示是什么呢?”


别说,苏擎还就吃这一套。


你如果和他逆着来,他就必须闹个天翻地覆,你要捧着来,他就能比谁都喜欢你。


“这你算问到点上了。”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图纸,上面画着精细的设计图,“跨江方案,还用想吗,用脑子也知道,将来的浦江江面,必然是跨江大桥的天下!”


谢雁说,“会有很多组都出桥梁设计方案。”


“的确,”


苏擎根本没在怕的,“但我们组的,绝对是最好的!”


**


此刻的宋修竹,面对两个陌生的组员,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送上去一百个方案,不用想也知道,九十个都是跨江大桥,”


他说,“我们要做,就做这个。”


“可我们学院,原本桥梁工程就是重点。”


组员犹豫道,“数据和资料,也是桥梁工程更多。”


另一个组员直接多了,“你还年轻,我不认为你可以主导这一次的设计。这次的比赛没有那么简单,不只是做做样子,前三名的方案会送到沪城,如果可行,或许就能造就一项跨江工程。”


他们都是大三的学生,虽然不都是结构工程院的,但能被张学书安排给自己的两个宝贝学生,本身实力也不会太差,都是冲着名次来的。


因此,他们不能容许因为一个十六岁小孩的所谓“剑走偏锋”的想法,而让比赛出错。


宋修竹却很坚持,“我是组长,并且我有把握,能做出合适的方案。”


“你说的这种方案,我们都没有任何经验,耗费的时间精力太多。”


宋修竹:“我也没有经验。”


组员:“??”


他继续道,“我会出一个方案,如果有问题,你们可以提出,然后我们一起完善。”


“这么说来,你是一意孤行了


?”


组员并不是很赞同,但宋修竹是张老师“钦定”的组长,“一周,我们要看到方案的雏形,以确定是否有价值推进下去。”


方案初选时间为一个月,通过初选,在进行一个月的详细方案编写和概念完善,最后进行专家会评比。


届时,沪城各大设计院和同舟大学的相关领导和老师都会参加,模拟真正的项目工程专家研讨会。


“可以。”


为了让组员信服自己,他必须要付出更多努力。


而此刻的谢雁组——现在要改口叫苏擎组,正在同舟大学里飙“自行车”。


“谁赢了谁负责第二小节数据的计算!”


苏擎声音刚出来,人就没影了。


紧跟在他后面的是谢雁。


方斯闻则慢悠悠的瞪着他的老爷车,人还没进入老年,车速已经提前老龄化。


两个小孩第二圈超过他的时候,他第一圈都还没骑完。


用苏擎的话来说,整天呆在教室里赶方案,人迟早要闷死,必须地出来锻炼身体。


第三圈的时候,谢雁已经快追上了他。


苏擎回头看了她一眼,“追的上来吗?”


他笑罢,转身加快了速度。


就在这一瞬间,原本还晴朗的天空,毫无征兆地落起了大雨。


谢雁眼疾手快,一个拐弯就骑到旁边的树下停了车。


苏擎被淋了个措手不及,他一个回旋,把车头掉了回来,刚才有多快加速冲过去,现在就有多快逃回来。


太阳都还没下去,就下起了太阳雨,这么罕见的事儿让他们碰上了,方斯闻此时不知道人在哪,苏擎顶着自己外套就冲到了谢雁旁边。


这棵树也不算茂盛,还有雨落下来,但比站在路中间好多了。


他回头一看,比自己矮两个头的女孩头发也湿了,双手举在头顶,挡着雨。


苏擎的手一挥,外套就落在了谢雁头顶。


雨没了,她抬头一看,只看见他的侧脸。


谢雁说,“谢了。”


伸手要去抓住外套。


苏擎却也抓紧了,还凑了过来。


“这可不是给你躲雨的,全给了你我怎么办,让哥哥也躲躲。”


“身为组长,为组员淋雨不是应该的吗?”


“我觉得不是很应该,你觉得呢?”


他的外套被展开,替一高一矮两个人遮着雨,太阳雨来去都快,一眨眼的功夫,雨停了。


苏擎抓住外套的手一松,让衣服盖住了她的头。


谢雁抓开衣服,“喂。”


“嘘,看那儿。”


苏擎一指远处。


湖面上,一道小小的彩虹从湖岸的这边,落入碧绿的湖中,空气中还有雨水的味道,


她看着那道七彩的弧光,忽然有了个想法。


**


初选,宋修竹的方案通过了。


组员也加入了他的方案设计里,无论是他还是谢雁,都在为最后的方案做着努力。


他们需要做大量的计算,调查和现场测量,才能拿出一份值得推敲,可行的过江方案,而不是一套学生的幻想设计。


时间,眨眼间就来到了设计大赛的决赛,专家评审会。


在同舟大学最大的新型教室里,将会决定出最终前三的学生作品,并报有关部门推送审核。


参加比赛的方案一共有一百一十二份,最终,二十份作品经过了初选,进入最后的评审会。


果然,前面十份都是桥梁方案,因为最新建成的跨江大桥,让沪城修桥的热情,从有关部门到学校,全都十分高涨。


能进入决赛的方案都没有大的问题,但多数都是复合型斜拉桥,和第一座大桥没有太大的区别,缺乏变化和新意。


更重要的一点,首座大桥能够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是选择了最窄的一处江面,江面仅有三百多米,因此,最终的大桥主孔跨径为四百多米。


但这样的修桥地点只有一处,而且,如果离首座大桥太近,也没有区别,很多方案并没有考虑到选址问题,只是注重在桥型和桥梁技术上。


有的加了一些新的改变,比如桥塔的形状,引桥的构造等等,都不算大的突破。


直到宋修竹组的方案出来,现场的专家们议论声才大了起来。


主讲人是宋修竹。


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天才少年,站在众多专家面前,阐述自己的观念。


“跨江只有一种方法吗?我认为不是,”


他拿出自己的方案,“除了跨江大桥,过江还有另一个便捷安全的方法——越江隧道。”


谢雁点头,不愧是宋修竹,想法果然和大部分人不一样。


“比起跨江大桥,过江隧道出现的更早。”


他先介绍了背景。


“二十年前,第一条过江隧道建成通车,它是华国第一条越江隧道,打破了过江只能依靠轮渡的僵局,开车从隧洞过江,最快只需要六分钟。”


“这之后,两年前,第二条过江隧道也建成通车,由南北两条隧道组成,一共四条行车道,全长两千多米。”


过江隧道的发展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遇到了停滞,这种局面,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果不是踩踏事件,第二条过江隧道也不会那么快提上日程。


在沪城借钱修桥的时候,过江隧道也重新走上了舞台。


宋修竹的想法,就是在以往的过江隧道建设经验上,设计一条更多车道的过江隧洞,过江隧道沪城已经有过修建经验,工程技术也比较成熟。


“真不愧是少年班出来的。”


苏擎靠近谢雁旁边,微微斜着身子,悄悄道,“你有想到,他会提出这个方案吗?”


谢雁老实回答,“没有。”


他问,“原因?”


她回答道:“第二条过江隧道,从八年前就开始修建,用了六年时间,如果不是踩踏事件成了沪城过江基建的催化剂,可能还没有这么快通车。”


“过江隧洞的确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造价不比修桥便宜,而且时间更长。”


他一笑,“原来你早就知道了。”


苏擎原本就因为参赛方案的事情对她刮目相看,但桥梁工程毕竟是谢雁的专业,他没想到她对于隧洞隧道也这么了解,甚至知道沪城的过江隧道修建时间。


他后背靠回椅子上,道,“没错,宋修竹有点完美主义,他的隧洞工程不是一般的工程,按照他这上面论述的构想,造价压不下来,时间,保守估计需要五年,这还是紧赶慢赶,如果要有点意外,少说六七年。”


这已经是在沪城有修建两条过江隧道经验的情况下估算的时间。


而桥梁不一样,有了第一座跨江大桥的经验,拉索也实现国产化的条件下,谢雁收集到的数据和结果都表明,他们有把握在两年内,再造出一座跨江大桥。


宋修竹的方案获得了很多专家的认可,毕竟,在桥梁热门的时候,很少有人把目光聚集在过江隧道上,而他提出的这个想法,虽然还比较初级,但却是一个不错的构想。


就连坐在专家席上的林铸江,都对宋修竹赞不绝口。


“沪城的过江方式,绝不局限于桥梁一种,任何有价值的方案,都值得我们探讨!”


最后打分,是目前为止的最高分。


宋修竹的组员,到这个时候,才对他彻底心服口服。


根据抽签的顺序,苏擎组是最后一个。


上台主讲的,不是现组长苏擎,而是谢雁。


“之前不知道你这么厉害,早知道我还抢什么组长,直接躺赢不就好了,最后的主讲你上,对方肯定是宋修竹,我们少年班的同班生,不能被他比下去。”


苏擎的想法,都说在了话里。


两个少年班的天才,从初选开始,就是这次方案设计大赛的焦点,如果宋修竹成了主讲人,出了风头,而谢雁没有露面,难免会被别人拿出来比较。


他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看到谢雁。


“我的组员,那必然是最棒的啊,是不是,方哥?”


方斯闻无所谓,“你们两谁上去都行,早点讲完我好买菜回家做饭。”


谁能娶了方斯闻,绝对是娶了贤妻。


**


谢雁上了台,果然,下面立刻安静了。


经过上一个少年班天才的方案论述,大家都对另一位的方案设计作品充满了期待。


谢雁,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新创意呢?


“我们的方案,依然是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


这句话一出,下面议论纷纷。


“什么情况?”


“这不是和首座跨江桥一样的吗?”


“难道她也和前面的一样,准备做跨江大桥的复制版?”


迎着下面疑惑和质疑的目光,谢雁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教室重新恢复了安静。


“而方案中,桥梁的主孔跨径设计为——六百米。”


六百米。


沪城的首座跨江大桥,主跨径为四百二十三米,是华国跨度最大的斜拉桥。


目前,世界第一跨径的叠合梁斜拉桥,是加国的安娜岛桥,主跨径为465米,目前已经裂开。


六百米的主跨径,没人能够想象。


这个方案,


是要挑战世界第一!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万一营养液加更~


感谢大家的灌溉和评论!


看到大家的【禾下乘凉】提议了!


其实一开始我是没有把粮食这个纳入计划中的,主要是觉得袁爷爷的人生就已经很精彩了,还能有比他更传奇的人生吗?很难。


他就像一个太阳,一颗最耀眼的星星。


后来一想,大部分人是只知道这些粮食研究者让我们吃饱了饭,却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遇到过什么样的艰辛,创造过什么样的奇迹。


这样一想,故事就有了写的理由。


如果要写,就需要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但核心想法是不变的,所有的故事,都是致敬那些勤劳又可爱的,为祖国发展,为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致敬他们那些让人落泪的梦想和人生。


写这些故事,是想让更多的人看见他们的梦想,喜欢他们的梦想,或许,有人还会继承他们的梦想!


曾经参加过一段时间的水稻研究,到现在还能记得导师介绍我们实验室在领域上的水平时的骄傲语气。


实验室的冷柜里,放满了写着各种编号的种子纸包,光是清点和整理就要很久。


水稻研究所在一整栋大楼里,


冬天外面下雪的时候,温室里的水稻却在悄悄生长。


如果要写,粮食应该会放到【技术篇】或者叫【领域篇】里。顾名思义,就是某个领域的故事,但是我也不确定,得看看后面的安排,实在是没有多余的触手可以码字了……!


从这本书开文开始,计划就是【外交篇】【基建篇】【时代篇】。


其他零碎的选题,会放在【领域篇】。


我的想法,是从建国开始,从建国,强国再写到富国。


——这是上个世纪无数中国青年想看见的,也是这个世纪的我们,正在看见的!


【基建篇】将会努力让大家感受到,基建狂魔并不只是四个汉字。


它是今天的整个神州大地!


2("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