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玄幻小说 > 创造与魔法 > 从“神圣华夏帝国”到“食谱战争” 一

从“神圣华夏帝国”到“食谱战争” 一

  第一部分:早期国家的建立与“神圣华夏帝国”
  自黄帝至颛顼,中土人类已然有了独霸天下的势头。到尧、舜之时,人类的组织已日渐完善,他们的统治覆盖了绝大部分已知的文明地区。
  有人将这个时代命名为“虞”,认为这是中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国度。
  不少人十分推崇那个时代,认为那时政治清明,民众安乐,是圣君贤臣的典范。
  由于那时的君王被称为“帝”,因此推崇者便参考科技时代出土资料中的赞美语句,将那个圣人辈出的美好时代,称为“神圣华夏帝国”。
  但也有很多人质疑这个观点。
  他们发现,那时战争与暴力依旧是绝对的主题,在扩张势力的同时,政权内部也充满了斗争。禅让制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反而可能暗藏着众多利益交换与政治阴谋。
  那时,东夷、三苗等部,同样是联盟中的一员。四岳中,就有东夷的诸侯。更重要的是,这些名称代表的部族,与后世的同名者并不完全一致——五帝时代的东夷与商周时的东夷,范围就差别很大了。因此,用后世才成熟的“华夏”一词来命名,并不妥当。
  他们还指出,诸帝对各地的控制十分无力,诸侯们拥有军政大权,天子能管辖的,只有自己邦国的直属领地。他的权力,也是因为自己原本就拥有的势力强于其他竞争者,而非来自帝号本身。
  甚至继承制度都并不完善。四岳、十二牧等人,拥有推举、选拔继承人的权力。诸帝也需要考虑他们的意见。
  因此,学者们主张实事求是,反对过誉的称呼。他们认为,“神圣华夏帝国”既不如宣传的那般神圣,也不是严格的华夏,更称不上真正的帝国。那时的诸帝,也只是天下众多邦国组成的联盟的首领。
  古籍记载,神农之时,人们使用石头作为兵器;黄帝之时,人们开始使用玉器;大禹的时候,才使用青铜。在那个古老的时代,虽然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但强求那时的先民,能达到后世理想的标准,并不是正道。
  虽然尚不清楚第一纪文献中,这个名称指的具体是何物。不过学者们认为,这种形式的组织,毕竟是尚在使用石器、玉器的时代存在的。
  不如说,强行称之为“帝国”,才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历经诸多考证与争论,这个说法虽然一直存在,但已不是严肃的称呼了。
  *
  第二部分:治水与妖兽
  尧的时代,发生了一场洪水。后人普遍认为,这是人类彻底掌控中土之前,面对的最后一次危机。
  伯益是舜手下的一名官员,主管山林、河泽、鸟兽之类。他也是大禹治水时的副手。
  洪水的原因众说纷纭,带来的严重问题却远不止洪水本身。
  耕地被淹导致了饥荒。野草、野兽疯长,各种妖魔鬼怪也趁机出没,威胁人类的安全。
  作为应对,禹一边指挥修筑水利,一边让另一位助手后稷指导民众耕作。
  而作为管理山林鸟兽的官员,伯益也有自己的职责:一方面需要尽量消除妖兽的威胁,一方面要保障肉食的供应——治水要花费的时间不会短,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只吃菜是不行的。
  这两个任务都很重要,却都很麻烦。直到有一天,伯益得到了某处妖兽噬人的报告,一气之下想通了这件事。
  “——你能吃我,我凭什么不能吃你?”
  过去,人们大多是不敢这样做的。山精野怪时常被当做神灵崇拜,民众惧其淫威,往往只能献上祭品以求苟活。面对恶神与巫师的压迫,大多数人敢怒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