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软香作者苏玛利笔趣阁 > 179.国防必须自产,绝不能买办

179.国防必须自产,绝不能买办

  交易达成了。
  双方碰了一杯,玛利亚保持着自己的微笑,古斯塔夫依旧是那绅士般的风度。
  古斯塔夫还透露了一些消息。
  那几个机床是用来制造螺丝等小件的机床,毕竟重型军火机床他不可能卖给玛利亚。
  对此,她答应了。
  察里津那边也有工业机床,只是数量不多,而且精度不足。
  在制造炮弹和子弹时,就经常出现因为精度无法保证而导致子弹或者炮弹出现严重问题。
  或是哑炮,又或是容易炸膛。
  这可是十分严重的事情,所以她很需要克虏伯的高精密机床。
  就算是制造螺丝的,对她而言,也十分有用。
  只不过交易后要怎么去做,这一切都要靠玛利亚和身边同志们的操作。
  而且,摆在自己面前的,是这些机床的可靠性与如何运回去。
  可靠性并不难理解。
  工业机床有很多种,有些机床负责制造大型部件,有些机床则是制造比较精密的零件。
  俄国并不是没有机床,但它们的精密度与英法德三国相差甚远。
  这就像是未来的芯片光刻机类似,国内确实是有光刻机,但其精密度仍未到顶尖水平。
  但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最难的是如何坚持并且冲破困境。
  现在的俄国工业就跟未来的故乡芯片产业有着一定的相似度。
  故乡要发展芯片,注定是要一步步发展,然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芯片荒和芯片市场问题。
  芯片荒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被美丽国以低劣手段给打压了,以至于国内对芯片的需求陷入停滞。
  然后就是芯片市场,芯片是一种十分特殊的产业。
  芯片更新速度太快,导致市场对芯片的更新换代也十分的快。
  而高级芯片的成本很快就会被市场的巨额消费给稀释掉,这就导致市场上永远都是高级芯片的竞争。
  但如果要发展芯片,就免不了要从低端芯片开始做起。
  低端芯片竞争不过高端芯片,缺乏市场交易,加上那巨额成本的消耗,这就导致低端芯片价格更为昂贵,毕竟是要减低成本。
  可是如果不这样去做,就注定无法积累知识和培养人才。
  因此,要发展芯片注定是要消耗巨额财富,资本方的私人企业不可能会答应。
  盈利永远都是他们的需求,因此要走上顶尖科技,必须要有国家这双看得见的手进行操控。
  毕竟如此巨额盈亏也就只有国家可以承担得起。
  同理,如今的俄国也正面临着这样的情况。
  俄国国内缺乏对高端和精密工业技术与人才。
  就以察里津为例子,玛利亚有心开发货车技术,就连设计图纸也在一个多月的通宵内完成了。
  但是,有了图纸的他们却无法对货车进行生产,其最大原因正是因为缺乏高精密机床。
  俄国目前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
  缺乏技术经验与人才知识,就算是想要从零开始,进行技术革新与高端工业发展,也会因为缺乏市场也造成巨大的盈亏现象。
  经过斯托雷平改革之后,现在的俄国开始有了不少资本。
  但是,整个俄国上上下下都没有‘国产’的概念,他们的武器装备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海外市场进行采购,以买办为主。
  例如今年运送到俄国的八万支莫辛纳甘,正是从法国那边下单得来的。
  就连子弹也是如此。
  玛利亚很不愿意这样的事情一直保持下去。
  要想维护一个国家,国防自产必不可少。
  因此,她才会如此渴望有一台高紧密的机床。
  玛利亚很不愿意这样的事情一直保持下去。
  要想维护一个国家,国防自产必不可少。
  因此,她才会如此渴望有一台高精密的机床。
  很显然古斯塔夫卖给她的高精密机床只能适用于螺丝等原件制造,但对于他们而言已经足够了。
  玛利亚悄悄地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托洛茨基。
  虽然说现在的她暂时得到了尼古拉二世的信任,但是在他的眼皮底下,还是得小心谨慎。
  自然无法自由活动,那自然是要依靠托洛茨基的帮忙。
  会意之后,托洛茨基立即离开了庄园,并召集起自己所能召集得来的同志。
  这些同志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都是托洛茨基所能信任的人。
  与此同时,托洛茨基还需要做一件事。
  华沙紧靠着俄国基辅,但距离察里津却十分的遥远。
  要想运送回去察里津,那将会是一项巨大且困难的工程。
  因此,要想运送回去,必须让人过来接应。
  托洛茨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给察里津那边发送电报。
  但他也清楚,在玛利亚离开之后,察里津必然会陷入安保局的全方位调查,这就导致给他们发送信息,必须小心谨慎。
  原本他是想向波兰那边的社会党人请求协助。
  但一想到他们的作风,托洛茨基立即打消自己的念头。
  麻烦啊……
  带着复杂的心情,托洛茨基还是咬着牙将信息给发送回去。
  信息发过去了,跨越了海洋与大陆的隔阂。
  然后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安排人员去带回那边的机床。
  ——————————
  十一月,阴沉的乌云压抑在头顶上的天空。
  雷光涌动,时而发出低沉的轰鸣,带着狂风,吹散了地上的尘埃。
  冷冽的月光洒落在这片工业土地之上。
  蒸汽,迎着大风散开,却又源源不断,不曾停息。
  轰隆——
  又是一声雷鸣。
  大雨倾盆而落,打在地上的行人身上。
  市民们纷纷遮头躲避,工业的轰鸣声依旧不止。
  电报房内,一名员工这单手托着下腮,另外一只手搂着衣服,正偷偷地打着瞌睡。
  在这大雨天下,确实很让人犯困。
  特别是秋末冬初的季节转换之际,就更让人感到精神疲乏。
  口水从嘴角边上缓缓落下。
  舒适的瞌睡,让他发出微弱的呼噜声。
  滴滴滴——滴滴——滴滴滴——滴滴——
  突然,电报机发出了轻微的声音。
  这员工脑袋猛的一沉,差点从手掌上滑落下来。
  连忙擦拭嘴角的口水痕迹,他立即看向电报方向。
  只见那细长细长的电信号编码一点点地生成出来。
  他正想等待着所有编码都出来时,突然间身后响起了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