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玄幻小说 > 天才教师 > 第37章 发扬不要脸精神

第37章 发扬不要脸精神

  
  周一过去了,调令没有来。周二过去了,调令没有来。周三眼看又要过去了,莫莫还是没有接到调令。没接到调令的莫莫有些沉不住气。‘计划赶不上变化啊!’,开始还对石子头小学的花草树木,同事学生蔬菜等等恋恋不舍。现在却希望调令快来。沉不住气的莫莫将收到三八节邮件后的点点滴滴一次次梳理,过滤后留下一句:欧阳龙说看了几篇提交的论文及浏览过几次空间日志,觉得自己能胜任扫文员的工作。提交论文主要是为了评职称,是哪篇论文打动了他呢?有机会得好好问问。莫莫一边想一边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历年来上交教研室的论文草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参加2011年全县小学教学论文评比,荣获一等奖。
  在2012年全市中小学教师教科研论文评比中,《玩耍有益》评为一等奖。
  已获奖的论文不是莫莫的最爱。莫莫最得意的是《发扬不要脸精神》这篇叙事类论文。为什么自己的得意之作偏偏没获奖呢?莫莫手捧草稿,虔诚的再一次阅读。
  发扬“不要脸精神”
  ----记一次竞赛活动
  在史铁生的《扶轮问路》中读到:“双腿瘫痪后,我才记起立哲曾教我的‘不要脸精神’。大意是:想干事你就别太要面子,就算不懂装懂,哥们儿你也得往行家堆里凑。”不禁莞尔而笑。想起曾参与全镇小学1—3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优质课竞赛,感觉自己就是“不要脸精神”的最好诠释。
  一次对话
  课间,评委之一的陈老师问我:“你是八几年出生的?“七九年。”我回答。“那……”她有些不可思议的样子。
  《关于举行全镇小学1-3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优质课竞赛的通知》上有一条:“参赛对象:现任1-3年级语文,且一类学校年龄在33岁以下,二类学校年龄在3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其他教师可自愿报名参加。”我是自愿报名的唯一选手吧!通知为何要在年龄上注明一点呢?我个人认为,这是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的良好举措。是为年轻教师多锻炼、多学习、提高教学水平而搭建的一个展示平台。我不是必须参加,但可以自愿参加的啊?为何自愿参加的连评委也会感到奇怪呢?评委那轻轻的一问,纯属偶然吗?……
  三点不同
  竞赛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赛,是说课,时间不超过12分钟,可用多媒体课件。内容从现行1-3年级本学期教材中自选,要求突出识字教学的主题。第二阶段为决赛,是上课,可用多媒体课件。参赛对象是初赛前六名。在初赛时,我的几点不同不但让我获得了决赛资格,而且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赛选手都是拿着说课稿,往讲台上一坐,对着麦克风念起来。普通话标准,声音甜美,内容攘括了识字教学的精华……这些都是我无法比拟的。轮到我时,发现后面观摩的老师有的打哈欠,有的讲悄悄话,有的正准备离身而去。我放弃了精心准备的稿子走上了讲台。站在讲台上用目光扫视着每一个人,直到他们安静下来,我才开始我的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在座的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是一名来自石子头小学的参赛者。在学校,我的职务可多啦!都会有那些职务呢?你们猜一猜……”静了片刻,有人说:“语文老师呗!”。“对!我的职务可多啦!大家再猜猜看!”我把‘多’字说的重重的。气氛异常活跃,很多人在说:“‘音乐老师’‘数学老师’‘保姆’‘少先队辅导员’……”“谢谢你们的回答,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语文,二年级数学,幼儿班的音乐、游戏,是少先队辅导员。但还不止这些喔。”
  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评委钟老师试探的说:“炊事员?”
  “对!你虽然在中心小学,但对村小的情况也挺了解的。”我赞许的点点头。“我们小学有五个年级,48个学生。48个,比你们一个班的学生还少,学校根本没钱请炊事员。我在课间操时洗米煮饭,就餐时为学生打饭。也算炊事员吧!我还有一个职务就是石子头小学菜园的园主。我今晚说的课题是《菜园里》。”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第三课《菜园里》是一篇生动活泼的韵文。本课出示了9种蔬菜名称及图片。介绍了6种蔬菜的特点。《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我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对不起,我忘词了’(当时脑袋一片空白,怎么也记不起说课稿的内容)”我不好意思的说。“没关系,你可以拿到说课稿来。”评委王老师微笑着对我说。台下响起了热烈掌声,看到台下老师们善意的微笑,举手无措的我犹豫了片刻,从衣袖里拿出一个事先准备的萝卜说:“这是我在校菜园里亲手种的萝卜。因为有了真实菜园这个教学资源,我的教学设计分4个环节……”
  复赛时,进入决赛的孙老师对我说:“我想起来了,你就是说课时拿着萝卜的老师!”在为上课做准备时,得到了许多我叫不出名字却能叫出我名字的老师的帮助。可见,这次说课我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明白,不是我的课说得好,而是几点不同让我出奇制胜。一,我是唯一向观摩的老师问好的参赛者。这个细节是否客观反映出参赛者的两种不同的心态呢?一种是把自己定位在参赛上,课只是说给评委听,观摩的老师听与不听无关紧要。一种是把自己看成参与者,希望大家一起交流、沟通。二,我是唯一不带说课稿带萝卜上台的参赛者。说到这,感觉汗颜。如果不是看到当时有那么多不利的因素,也不可能有这个唯一。参赛者都是年轻人,多么朝气蓬勃啊!如果多一点创新,多一些自己的风格,气氛一定会更好。三,我是唯一说着说着忘了词很尬尴的参赛者。这是多么大的失误啊!可评委却给了我进入决赛的资格。初赛后,我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我不是最好,但我与众不同。
  五点收获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决赛时,听了五位老师的优质课,套用孔子的话:“六人行,已有五位师傅焉。”这次以参赛者的身份观摩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后来的日常教学中,我都努力将他们的长处与自己的教学风格糅合在一起,完善自己的课堂。
  一,虽然坐的离黄老师远一些,但能在模糊的视线中揣摩到黄老师与学生眼神的交流。老师要学会用眼睛说话,“传情达意”。这是我现在在努力做的,努力用眼神把自己的心表达出来,使自己的心与学生走得更近,去共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共同探索知识更广阔的空间。
  二,课堂上的一动一静,都是优秀课堂常规的展现。回答问题时踊跃而不乱序,思考问题时积极而不躁动,朗读课文时认真而不怠慢,孙老师这种种突出的表现都强烈地冲击着我。反观自己课堂,课堂常规着实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上课10分钟之后就有孩子坐不住了,我只能用竞赛的方式去规整坐姿,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有几个孩子坐姿不正、注意力持续时间不久,一堂课中我要经常去鼓励。听了孙老师的课,她很少费口舌去规整课堂,孩子表现的都很好。疑惑是:我的课堂正常吗?自己给的答案是:有些不正常。原因:自己在课堂常规要求上有些放松。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与巩固,在习惯和常规上有些疏忽,殊不知,习惯和常规是正常传授与巩固知识的前提。以后我将尽最大努力去弥补过失,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三,听余老师的课,宛若坐在小舟中顺流而下,没有惊涛骇浪,却在知识的涓涓细流中完成了整堂课的旅行。余老师利用多媒体讲《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篇课文。很羡慕能用多媒体上课的老师,因为在村小是没有条件的。从教十几年,对多媒体还是个门外汉。在读到“禾苗绿油油”这句时,她强调“油油”要读轻声。在识字教学时,她是这样做的,如“排”:声母P,韵母ai,pai,排排排。反观自己的课堂,几乎没有注重这种细节,一年级的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比较难,余老师这种利用儿歌的形式将声母、韵母、生字结合在一起,读来朗朗上口,很值得我效仿。
  四,朱老师讲的是《酸的,甜的》。她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得很棒,色彩明快亮丽,小动物的表演让许多难以解说的词语一点就通。真的很遗憾我班的学生没能听到这精彩的一课。她对学生的评语很有特色,如“真没看出,你的小脑瓜子这么聪明,你的想法很有创意!”“没关系,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通过看看,听听,生活中就学会了。”“你很棒,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她就像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的名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给出贴切的评语,很值得我学习。
  五,唐老师也是来自村小,她的课准备得很充分。自己画了课文的配图,准备了生字卡片。还用一根铁丝来解说“九”的横折弯钩就是一笔。想想自己平时上课,就“三个一”——一张嘴,一根粉笔,一本书。备课也有些应付的态度。上了十几年一年级的语文课,很自信自己对教材的精准把握;村小的课务那么多,一周就三节空课,哪有时间准备课件呀!……我有一千个理由为自己不做课件辩护,更有一千零一个理由感到惭愧。以后要努力为每一节课做准备,把每节课当成竞赛,上好每一节课。
  竞赛活动结束已经很久了,但所收获的足以亮丽我整个教学生涯。我们要大力发扬“不要脸精神”,不再有‘一次对话’的局限。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来积淀教学素养,增强亮出自己的勇气!
  《发扬不要脸精神》这篇叙事类论文没获奖,莫莫想不通。就是现在再一次阅读,仍觉得较为满意,甚至比那获得市一等奖的《玩耍有益》,县一等奖的《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还更有意思。有机会要问问欧阳龙主任,凭啥不给俺发奖呢?莫莫曾将《发扬不要脸精神》当作业在远程教育全员培训的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上传成功了。上传成功在全镇都是屈指可数的事。这也证明《发扬不要脸精神》很棒呀?可是,为什么没获奖呢?论文的评价标准到底是什么?我真的能胜任这一工作么?莫莫就这样胡思乱想的很不安心的等待调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