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重生三国之刘焉之子 > 第630章 征召周瑜

第630章 征召周瑜

  庐江郡的治所是舒县。

  舒县和后世的舒县并不在一个位置。

  此刻的舒县,在后世庐江的西南,距离后世的舒县反而更远。

  在西周和春秋时期,舒县正是舒国的都城。

  因为孙策攻打庐江太守陆康,围城近两年,把周围几乎霍霍一空。

  为了更好的就近收集粮草,减少消耗,刘勋便把治所搬迁到了舒县西南的皖县,也就是后世的安徽省潜山。

  此处距离豫章郡很近,既可以防备扬州刺史刘繇,又可以就近搜罗粮草。

  居巢县则位于舒县和皖县的中间。

  如今的居巢县县长乃是周瑜。

  在说动孙策之后,他叔父就给周瑜求了个居巢长的位置。

  既可以远离前线,又可以回到家乡,猥琐发育。

  舒县、居巢县的大片田地、庄园、矿产、林牧、渔场等资源,本来就是周家的。

  也是在孙策围攻舒县的时候被毁了大半,所以需要时间回血。

  如今凭借着周家的威名,周瑜在居巢县招募了两千青壮,精挑细选后留下八百人,其他人转为屯田。

  虽然只有八百人,但这八百人,将会成为我周瑜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核心!

  年轻的周瑜雄心壮志,正在琢磨着给这支士卒起一个好的名字。

  他一边弹琴,一边思索。

  忽有人报家书和诏书到。

  “家书,诏书?”

  周瑜还在一伙,一群玄甲士卒就咵咵咵的闯了进来。

  “嗯?!”

  周瑜大吃一惊,这些人的装束,好像是敌军。

  再定睛看去,为首一名将领面容俊朗,嘴角含笑:“周郎,大将军我亲自来请你出山啦!”

  “什么?!袁谭!!”

  周瑜惊讶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我正在家里弹琴呢,城什么时候破的,怎么没有守卫来通知我?

  而且也不对啊,寿春呢?袁谭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一旁转出黄金铠甲装备的黄猗,这是袁谭特意为他打造的黄金战甲,为了契合他的黄字,主打就是一个金黄。

  “舅父已经回归大汉了,周瑜,你还等什么?”

  黄猗喝道。

  袁谭正瞄着周瑜,不断的点头。

  在河北、山东等地,身高八尺的很多,七尺五寸的都是中庸。WWω.xxδ壹㈡э.NeT

  但在庐江这块地方,能长到周瑜这样,身高八尺,还面容俊美,肤白如粉的,确实极少数。

  不得不说,孙策和周瑜的关系虽然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好,但这俩哥们,长得都挺俊。

  周瑜被袁谭瞅的心中发毛,忙道:“我周家本就是袁氏故吏,视仲大家为君上,今日既然仲大家已经归顺大汉,某自当追随。”

  袁谭点点头,道:“那我就征召你做个大将军府的从事吧,准备准备,先去历城太学,深造深造,嗯,汝从父周忠也在历城。”

  周瑜急忙躬身,道:“唯!”

  虽然后世名声大,但在此刻,周瑜不过是个小县长,面对袁谭这种大将军,大汉实际掌权人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毫不客气的说,现在袁谭放个屁,那在周瑜的口中,也是香的。

  “大将军,我都已经骗开两个城门了,这又有多少功勋啊?”

  黄猗见袁谭高兴,忙腆着脸问道。

  “滚,赶紧收拾马车,去皖县!”

  袁谭没好气的说道,抬腿踢了黄猗一脚。

  “唯,唯!”

  黄猗一个趔趄,急忙扶正头上的黄金兜鍪,兴高采烈的跑了。

  ......

  站在皖县门楼上的,是袁术任命的庐江太守刘勋。

  他一双明亮的眸子,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旁边是其弟刘偕,此刻眉头紧锁道:“大兄,仲大家要的粮草太多,附近的豪帅,我们已经搜刮的差不多了。

  舒县的粮草可支撑不到来年秋收。”

  刘勋长叹一声道:“你说的,我何尝不知道,只是现在是二袁相争的关键时节,这天下的归属,就在这一战确定,这个时候,我们又怎么能拖仲大家的后退呢。”

  “嗯!”

  说到这里,他的眼睛忽然眯起,只见远方的官道上,烟尘卷起,渐渐形成一条长龙。

  不久后,一支三千余人组成的马车队,正风驰电掣而来。

  “关闭城门!”

  刘勋下令道。

  “不用!”

  刘偕的眼力更好,“是黄猗,那旗帜和烧包的铠甲,我已经看到了。”

  果不其然,打头一匹雪白的骏马,没有一丝杂毛。

  好似纯金的兜鍪,外形高大且精美,覆盖整个头部,正前方是一颗龙头,顶部常常镶嵌着一尺长的羽毛。

  护颈,不是普通的项甲,而是有一根根金黄色链条编织而成,固定在头盔下方,起到保护作用。

  铠甲也是金黄色的,胸甲的设计精美,包括了许多复杂而华丽的饕餮图案。覆盖了将领的胸部和腹部等位置。

  裤子和袖装位置都是精美的蜀锦。

  靴子是玄色的黑红搭配蛇皮靴,身后血红色的大披风。

  最关键的是,周围还有几十名身穿玄甲,胯下乌黑骏马的骑卒,挥舞着旗帜,更衬托出黄猗的华美和高贵。

  “哼!汝下去迎接一下吧!”

  刘勋挥了挥手,脸上带着不虞之色。

  “黄大公子架到!”

  不多时,黄猗在刘偕的带领,数十名玄甲亲卫的簇拥下,来到了城门楼上。

  黄猗大剌剌的说道:“刘太守,舅父让我此来,再调一万石粮草去寿春。”

  “什么?!”

  刘偕无语道,“我们刚运过去三万石,现在哪里还有多余的粮草,庐江的守军,现在都在收集树皮咯!”

  刘勋同样很是无语:“寿春没有如此缺粮吧!”

  黄猗仰着头道:“那袁谭和刘表已经快打到寿春了,寿春自然要多备些粮草。”

  “这样啊,黄公子且请歇息几日,容我到豫章郡那里买些粮草吧。”

  刘勋长叹一声。

  “既然如此,那劳烦刘太守了,我要都军营里去拜访一下故交!”

  黄猗说着挥了挥手,又在几十名亲卫的簇拥下,下了城门楼。

  看着黄猗的背影,刘勋的眉头微皱:“他在庐江军中也有故旧?”

  刘偕解释道:“江夏郡就在西边,黄猗可是江夏人,以前和庐江人少不得争斗,哪里有什么故旧。

  只不过现在仗着仲大家为靠山,去曾经的对头那里摆摆威风罢了。”

  刘勋哑然失笑,心头的一丝怀疑顿时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