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大明亡国还剩五天,他穿越成崇祯 > 第25章 会见宋应星、陈振龙

第25章 会见宋应星、陈振龙

  三日过后乾清宫东暖阁内

  现在已经是十月尾,北京城早已是大雪纷纷,小冰河时期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外边撒泡尿都可以冻成冰溜子。这时候就更能体现出王公贵族的优越,一天到晚烧不完的炭,屋子里都是暖的。

  崇祯裹着一身貂皮大氅,双手抱着个汤婆子(古代的暖手宝,铜制的炉子,里面放着火炭,外面罩着棉布),吸吸鼻子说道:“毕爱卿,近来户部诸事可顺?有难处可跟朕讲!”

  “回陛下,些许小事,不足挂齿,臣自可应付!近日贪墨案抄家,有银钱一千二百万两,奇珍异宝大概估值三百万两,田亩八百多倾(八万亩),山林二百余倾,铁矿九座,粮三十万担(三千六百万斤)!”毕自严如数家珍,开始他看到也吓了跳,巨贪啊!

  “都说皇帝富有天下,可朕这个皇帝还没有这些臣子有钱,这得多少百姓的血啊,这些人果然该杀,那些人说朕残暴,可他们又是什么,百姓食不果腹,他们却肚饱肠肥,还不满足,总惦记百姓手里糠饼!”

  “陛下,臣在核对数目时,发现有五千两对不上,臣认为户部还有执行的人伸手了!”

  毕自严有些自责说道,不愧是大明第一账房先生,工作能力强且认真。

  “毕爱卿,不必自责,你初掌户部,底下的人不可能和你完全一心,水至清则无鱼,没点好处谁跟你干?且放宽心,现在重中之重是饥荒、民变、边防,等朕处理完这些事再回头跟他们算账!”崇祯安慰毕自严说道。

  “陛下圣明!”

  “毕爱卿,钱财通通收入国库,辽东等地军费算是有着落了,那些奇珍异宝都卖了,中看不中用,卖了换钱买粮还可以活命无数百姓,田亩给这朕留着,朕有大用,铁矿那边你登记好,再交给徐光启的工部,制作新火器需要很多铁!”www.mianfeizhuishu.comδ1贰З.nET

  “臣遵旨!”

  ……

  君臣二人谈了一个晌午,毕自严才离去!这么冷的天气,崇祯这个渣男连和袁贵妃耕田的勇气都没有,实在冻屁股。一直在东暖阁小憩,冬天烤火是最容易安睡的,崇祯一直睡到下午,被王承恩叫醒。

  “皇爷,您吩咐去江西找的人已经找来,现在在门外候着!”

  “江西?哦,宋应星和陈振龙来了?快宣!”

  “宣宋应星、陈振龙觐见!”

  宋应星而已在黄门带领下进入东暖阁,他们二人心里很忐忑,不知皇帝为什么会召见他们。二人日夜兼程,终于在今天赶到京城,又一刻不停歇进宫面圣。

  “学生宋应星,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学生陈振龙,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宋应星是举人出身,陈振龙是秀才,称学生没问题。

  “宋举人、陈秀才星夜日夜兼程,辛苦了,王承恩赐座!”

  “学生不敢!”二人惶恐但又很感动!

  “两位不必推辞,朕不是顽固守礼之人,天寒地冻,且坐下烤烤火,喝杯热茶!”

  二人见天子盛情真切,不似传闻中喜怒无常,便坐下,落了小半边屁股,紧张的喝了杯热茶,心里暖和许多,心情也放松下来。

  “宋应星你的《天工开物》,朕特意安排人找来初稿,确实是造化万民之书啊,等你写完,朕安排大量印刷,让天下人一起学习!”

  “学生惶恐,不敢当天子之赞!”宋应星确实惶恐,他写的书是自己的专长爱好,但在那些儒家正统眼里,是不入流的。现在陛下要给他推广,这是等同于为他扬名啊。

  “朕知道你宋应星对农事研究很深,现在天下百姓食不果腹,陕西等地更是天灾不断,已是饿殍遍野,白骨累累,易子而食,惨不忍睹。朕每想到这些,痛不欲生,幸得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宋先生可助朕否?”

  “敢不效死,任评凭陛下吩咐!”宋应星和陈振龙二人都被崇祯感动的无以言表,天子爱民如子,大明当兴。

  崇祯扶起宋应星,又对陈振龙继续说道:“欲活我大明无数百姓,必须要有粮食,粮食才是重中之重。陈先生,朕听闻你旅居吕宋得一良种,亩产胜我中国之多。”

  “回陛下,学生当年自知科举无望,便弃笔从商,跟随族人出海,在吕宋岛得一物叫红薯,这红薯亩产极高,可达五千余斤,且都不挑地,又耐寒耐旱,学生已在家中试种千亩!”陈振龙很吃惊陛下从何得知的,但也是知无不言。

  “学生也有所了解,这红薯生熟皆可食用,味甘,极其饱腹,其秧苗可饲牛马,亦可为种!”宋应星和陈振龙一路而来,也有所了解。

  “此乃天公开恩啊,怜惜我大明子民,有此物可活民无数!陈先生,可否将此物献于朕、献于大明、献于天下百姓!”

  “学生愿意,为君父分忧!为大明分忧!”陈振龙被崇祯说的热血沸腾,自己从吕宋弄点红薯回来就成心系天下百姓的伟人了。

  “宋应星听旨,朕封你为户部屯田清吏司郎中,为朕大肆种植红薯,朕把顺天府三千倾皇庄,应天府两千倾皇庄,以及其余散地四千余倾(抄家和五彪、魏忠贤等上缴所得)全部交给你!”

  “陈振龙听旨,朕封你为户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协助宋爱卿种植红薯,另外陈振龙献红薯有功赏千金,封陈母为六品诰命夫人!”

  “臣领旨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宋应星、陈振龙俯首谢恩,泣不成声。

  他们一个举人、一个秀才直接成了正四品、正五品官员,已是天恩。他们是实干派,科举本就不在行,今生基本科举无望了,没想到来了一次北京,得陛下知遇。

  崇祯扶起他们二人,然后又细谈了许多,直到天黑掌灯才被王承恩送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