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口水三国赵云篇 > 第147章 明天就要称王

第147章 明天就要称王

  赵家军目前的兵力,核心是四个营。

  分别是:

  慕容平安率领的第一营。Μ.χxs12三.nEt

  黄忠率领的第二营。

  周仓率领的亲卫营。

  以及刚刚成立没几天,暂时由周仓兼任校尉的第三营。

  这个营,赵云打算将其交给张辽。

  四个营中,战力最强的是成立最久,训练最久的第一营。

  没别的原因。

  第一营吃的饱饭最多,军纪最严密。

  其次是第二营。

  再次是亲卫营。

  吊车尾的是第三营。

  不过,第三营之所以吊车尾,主要问题出在他们的思想上,以及军纪上面。

  因为,第三营的人全是官兵。

  有些官兵来自牛辅,有些官兵是祖厉城的守兵。

  前者走了一千多里路,一直在当苦力。

  当兵,使得他们从苦力的身份解脱出来。

  但是,他们绝不会因此而感激赵云。

  后者原本是朝廷驻扎在凉州的官兵。

  凉州叛乱以后,这些官兵随着他们的将官一起投降。

  一会儿投降这个,一会儿投降那个。

  投降的次数多了,就变得对谁都没有忠心了。

  西凉叛军出去攻打三辅地区,都不带走他们。

  总的来说,这两类官军,身体上都没问题。

  但在思想上,问题相当严重。

  若非信任军中的训导官,赵云直接就让这些官兵退役了。

  四个营,目前共有步兵5800人,骑兵2400人。

  军队编制方面,赵家军暂时行的还是汉制。

  即:

  伍、什、队、屯、曲、部、营。

  按照编制,每营的标准兵力是5000人。

  赵云目前人口充足,其中青壮超过十万。

  必要的时候,他可以将那四个营分别满编。

  麾下兵力,便能从8200,扩充为20000。

  此外,赵家军还有两支可战之军。

  治安队与工兵队!

  治安队一扩再扩,现在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人。

  工兵队一开始选拔过严,导致没有几个人。

  但是,为了顺利走完这一千多里路,赵云放开了对于工兵的选拔要求,同样对其规模一扩再扩。

  目前,工兵共有二千五百人!

  赵云想了想,决定重新调整一下四个战斗营。

  一是打乱成分编制,避免各营成为一个个小集体的自留地。

  二是将各营的力量平均化,避免各营的战斗力参差不齐。

  然后,他决定大力扩编工兵队。

  工兵队的好用程度,沿途已经证明了。

  若不是他们,道路不会那么好走,老弱和新加入者也得不到照顾。

  未来短期之内,不会再有长途行军的要求。

  但是,这个年月的道路之糟糕,市容之糟糕,让有着后世记忆的赵云早就不满了。

  现在有了自己的地盘,赵云打算把修路和建城,当成一场战役来打。

  工兵队,就是这场战役的主角。

  正好,现在是冬季,人们无所事事。

  综合考虑以后,赵云决定对工兵队进行扩编。

  初步考虑,将工兵队扩编至两万人规模。

  前期,工兵队帮助修补枹罕地区四周的防御工事。

  中期,工兵队把枹罕城内的建筑全数推倒,重新规划和修建。

  长期,在枹罕地区修路!

  村村通,是最基本的要求!

  路修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搞水利工程……

  赵云回家的时候,发现女人们全都在忙碌着。

  不但有他后宫的女人,还有不少生面孔。

  有人在绣着一面面旗帜,有人在绣衣服,甚至是靴子。

  就连小狗儿都在忙碌。

  她带着一群小孩子,将一根根竹子和木棍上面的毛刺削掉,并用砂石将表面打磨光滑。

  女人们忙碌又紧张,如临大敌一般。

  结果,赵云在人群里逛了一圈,都没有一个人过来理会他。

  发现他似乎很闲的样子,二狗还朝他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看到这一幕,赵云如何还不明白?

  他要称王的消息,已经被后宫众女知晓了。

  制作旗帜、旗杆、吉服这种事情,大约是落在了众女的头上。

  这样也好。

  大家都参与了,会更有成就感。

  赵云帮不上什么忙,便随着侍女去了刚刚布置好的书房,思考起那份开国诏书的内容来。

  这一晚,徐庶、慕容平安、黄忠、蔡琰、海棠等人,忙了整整一个通宵。

  徐庶与张松,忙的是赵云登基时的礼仪。

  他们此时十分年轻,对于称王的礼仪并不清楚。

  只好四下拜访,尽量拼凑。

  慕容平安负责提供后勤,以及安排庆典酒宴。

  一咬牙一跺脚,慕容平安准备办一场十几万人参与的大宴!

  粮食和肉类也就罢了,光是安排厨子,就让他差点一夜白头!

  黄忠带着士兵,对城里的街道进行了修补,又在城外修了一座祭坛。

  蔡琰要为赵云做好吉服,并将各式王旗和仪仗车马准备好。

  海棠连夜扩大了她的宣传处,编练一种能在马车上面表演的歌舞。

  相比之下,赵云算是最轻松的。

  他写东西写到半夜,感觉眼皮快要睁不开了,就去了书房里间。

  还好,罗秀儿已经知晓赵云的习惯,在这里安置了一张床。

  赵云没有多想,当即就歇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