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九千岁的作品有哪些 > 第二十八章 肃清朝堂第一步

第二十八章 肃清朝堂第一步

  此刻谁也不敢出声!

  生怕自己说错话,得罪了丞相,从而乌纱帽不保!

  赵东昇见百官一片安静,淡淡道:

  “依本座看来,宫女和士兵私通,应当立即处死!”

  众大臣听到这话,立刻附和道:

  “是啊太后!我大周朝宫闱森严,发生此等丑事,应当立刻将涉事二人处死!”

  严太后冷哼一声:“你们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那宫女可是景阳宫的人!这事恐怕没那么简……”

  赵东昇见严太后紧抓此事不放,再度打断道:“不知那宫女和士兵,现在何处?”

  严太后疑惑的看向赵东昇。

  她明显能感觉到,赵东昇在阻止自己继续说下去!

  可是为什么呢?

  李淳也一脸不解。

  他本以为这件事会对李潇霜不利。

  可没想到,帮李潇霜的人,居然是赵东昇!

  为什么?

  严太后迟疑了一会儿,盯着赵东昇道:“哀家正要说这一点。”

  “瘟疫的源头,应该就是那个士兵。他们从伏虎山回来之后,军中便有瘟疫传播。”

  “原本不会殃及后宫,正是因为景阳宫那个宫女和士兵私下相见,才将瘟疫传入景阳宫!”

  严太后说完,众人也明白了过来。

  如果真是这样,景阳宫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只是,谁也不清楚,那个宫女去见士兵的目的是为何!

  但所有人都清楚一点:一个普通宫女,如果没有特殊身份和势力,是不可能私自出宫,勾结太监,最终见到守护皇城安全的禁卫军士兵的!

  这层层关隘,她根本不可能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和士兵私通!

  所以,这矛头自然是直指李贵妃!

  李淳自然也清楚这一点。

  他从严太后的表情中也能看出,严太后已经怀疑李潇霜了!

  与此同时,赵东昇继续道:“既然如此,这二人更该杀!”

  “微臣恳请太后下旨,将这二人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百官纷纷附和:“是啊!该杀!”

  他们当然希望此事不要有更深的牵连。

  毕竟,满朝百官,有不少都是依仗着丞相李淳的!

  赵东昇此刻,也更看清了朝堂上的风向。

  如今的满朝文武,还是倾向于李淳一派的!

  不过严太后此刻脸色却有些不悦。

  她本想以此来质问李贵妃究竟意欲何为。

  甚至揪出更多的幕后秘密!

  可赵东昇为何一再阻拦自己?

  于是,严太后凤眸微眯,语气冷厉道:“他二人已经死了!”

  百官议论纷纷。

  “已经死了?怎么死的?”

  “是啊!真该将他们斩首示众!方能泄恨!”

  赵东昇继续淡淡道:“既然二人已死,微臣觉得此事应当就此作罢,不再追究。”

  赵东昇微微躬身,语气不容置疑。

  李淳越来越疑惑。

  赵东昇这话明显已经在帮李潇霜说话了!

  可这究竟是为何?

  严太后依然不甘心,正欲再度开口,赵东昇继续打断道:

  “微臣有要事相秉!”

  严太后只好作罢,“但说无妨!”

  “太后,此次李贵妃能这么快痊愈,全是崔大夫的功劳。”

  “是崔大夫提供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微臣才能治好李贵妃。”

  “微臣提议,任命崔大夫为医官,立下更大的功劳!”

  赵东昇话音落下,百官附和道:“是啊!治好李贵妃,的确该赏!”

  严太后虽然不知赵东昇意欲何为,但还是点了点头。

  因为以他以往的作风来看,他做事情,一向是有原因的。

  严太后毫不迟疑道:“哀家封崔大夫为医师。明日即可到太医令处登记入册!”

  “微臣谢太后隆恩!”

  “除此之外,微臣还有一事。”

  严太后目不转睛盯着赵东昇。

  心想:这家伙今日怎么这么多事?

  赵东昇不急不缓道:“户部尚书一职目前尚缺,太后需尽快安排良臣任职!”

  严太后闻言,转头看向李淳,“依丞相之意,觉得谁人合适呢?”

  李淳笑道:“回太后,臣不敢妄言!”

  严太后微微一笑,这可真是个老狐狸!

  李淳今天也满头雾水。

  赵东昇这家伙今天这么反常,甚至还帮着他们说话,肯定有妖!

  他现在搞不清楚赵东昇的最终意图,也不敢太过高调。

  以免被赵东昇突然抓到什么把柄!

  所以,眼下低调才是最好的对策!

  不过,李淳不说话,百官却忍不住。

  他们可不会放弃这个巴结丞相的机会。

  “太后,臣觉得户部侍郎李卫在户部这么多年,一直勤勤恳恳,秉公无私,是个难得的人才!不如就让李卫来担当尚书一职,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说话之人,正是刑部尚书严中正!

  而他口中那个李卫,正是丞相李淳之子!

  其他文武见状,也都附和道:

  “严尚书言之有理!李侍郎经验丰富,又在户部多年,对户部的一切也都比较熟悉,是个不错的选择!”

  赵东昇一直不说话,静静看着这些人。

  现在站出来推荐李卫的人,都是李淳一派!

  自己这时候只需要静静看着,他们就会一个个自己露出马脚来!

  等他们彻底安静下来之后,赵东昇这才再度说道:

  “其实太后心中早有人选,不过很可惜,各位同僚没能和太后想到一起。”

  严太后也是一愣,自己什么时候有人选了?

  这赵东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百官交头接耳,赵东昇继续道:

  “太后心中之人,便是户部郎中,周常。”

  周常?

  由于只是个小小的郎中,所以很多大臣甚至没听过这个名字。

  严太后也努力回忆了一下。

  这才略有印象。

  记得上次赈灾的时候,最后汇总的那个账单最下边的署名,正是这个周常!

  可严太后还没来得及开口,吏部尚书任长卿道:

  “太后,此人原籍乃是梁安人士,出身寒门,能做到如今这个户部郎中的位置,已经是为数不多。”

  “若再提拔,恐怕不符合我朝历来的规矩啊!”

  赵东昇反问道:“规矩?什么规矩?”

  任长卿不急不缓道:“我朝凡四品以上的官职,需得从名门世族中挑选任职,寒门士子一直都不是最优选择!”

  赵东昇道:“这是什么狗屁规矩?太后如今任人唯贤,有何不可?”

  “你!”

  任长卿感觉自己的权威收到了挑衅。

  “赵东昇!别以为成立个什么皇城司,就敢在朝堂上颐指气使!还自称什么从一品?简直荒唐!”

  赵东昇不怒反笑道:“怎么?任尚书这是不服气了?”

  任长卿吹胡子瞪眼,冷哼一声。

  赵东昇淡淡道:“任尚书,本座这官职是太后亲自任命的,你若是不服气,那就是对太后不服,任尚书好大的官威啊!”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